她們的故事:她們的故事(三):麗莎 積極主動的菲律賓天使
次閱讀
在喧囂與沉默交織的城市角落,有一種溫柔,總是靜靜地發生,不求掌聲,也不問回報。來自菲律賓的麗莎(Riza),就是那樣默默守護的存在。在她身上,不但能看到菲律賓人常有的聰慧與積極學習,更會發現獨屬於她個人的沉著與耐心。
民國103年,一位四十多歲的外籍女性獨自踏上桃園中壢這片陌生土地,離鄉背井工作,來照顧一位全癱長者。十多年來,她始終守在臥床的阿嬤身邊,從壯年走到知天命之年,無怨無悔。每天從餵食、翻身、拍背,到更換尿布、清潔身體,甚至預防壓瘡的每一次定時翻身,無一不是她親手完成的工作。
這份照護工作沒有明確的上下班,只有全天候的專注與等待。但麗莎從未抱怨,總是搶在問題發生前先做好準備。有一次,她敏銳察覺阿嬤面色異常,立刻提醒雇主就醫,醫生說若再晚幾天,後果不堪設想。這次經驗讓雇主更加信任她,也深深佩服她對阿嬤身體狀況的細膩觀察。
最另我們驚艷的是她的中文能力。許多菲律賓移工英語不錯,卻因此不願意學習中文,只挑選英語能夠溝通的工作,然而麗莎不是這樣。她除了照護工作,也利用空檔自學中文,從超市的食品包裝看起、再一字一句拼讀藥袋說明。如今她已能閱讀報紙、雜誌,有時還會主動幫雇主對照醫囑、提醒服藥時間。這即便是在對於移工中文能力有高要求的我們看來,也是極為難得。
平常她會主動記錄阿嬤的生活狀況,無論是多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一一記下並告知雇主,成了雇主了解阿嬤狀況的重要依據。即使休假日,她也常主動詢問雇主是否有需要額外幫忙,有時甚至會提前一晚整理好阿嬤隔天的換洗衣物與備品,只因為「這樣你們隔天起來比較不忙。」
麗莎不是高調張揚的人,她的故事沒有戲劇性的高潮,卻讓人動容。她用堅定、耐心與不變的關懷,撐起了一個家庭最脆弱的日常。除了獲得佳洋人力的數次表揚,她也早在民國107年,即獲得桃園市政府頒發「優良外籍移工-社服組」獎項的肯定。而在得獎之後,她仍然長年如一日的奉獻,直至今日,已在台付出了11年之久。
謝謝妳,麗莎。妳的付出,也許不是一直在鎂光燈下,但我們都深深記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