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櫥窗:印度移工即將來台?深入解析引進印度移工的優缺點、進度與可行性
次閱讀
隨著台灣長期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引進外籍移工已成為緩解產業缺工的重要政策工具。近期「印度移工來台」成為各界熱議話題,勞動部雖原定2024年2月底前召開第二次台印工作會議,但至今仍未舉行,部長洪申翰也於近日說明目前進度與溝通情形。那麼,台灣為何要從印度引進移工?有哪些優勢與挑戰?又會帶來哪些社會與產業影響?本文將為您完整解析。
為何印度是潛在的勞動力輸出大國?
經濟差距大,移工來台動機強
印度雖然已躍升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預計2026年有望超越德國,但其國民平均所得仍遠低於台灣。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台灣人均所得約為33,000美元,而印度僅約2,500美元,差距達13倍,即使以購買力調整(PPP)計算,仍有4至5倍的實質差距。這樣的經濟差距,讓印度人來台工作具高度誘因,也使勞力輸出成為印度政府重要的經濟政策之一。
人口紅利龐大,內部就業壓力高
印度擁有全球最多的青壯人口,然而國內就業機會與基礎建設發展不均,導致高失業率與城鄉差距擴大。為緩解壓力,印度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動對外勞工輸出,並建立制度性保護與國際合作,外派移工的匯款也成為該國重要的外匯來源之一,2019 年達約 822 億美元,十分驚人!是全球最大匯款接收國。
為什麼選擇印度移工?三大核心優勢
1. 高教育素質與英語能力
印度移工普遍具有良好教育背景,數學與邏輯能力強,英文程度佳,能快速適應製造業、工程、科技產線等高需求職場,也有助於提升台灣產業的專業素質與國際溝通力。
2. 勤奮、學習力強、遵守紀律
多數印度勞工來自工程、建設等技術背景,習慣在嚴苛環境中工作,刻苦耐勞,相較於東南亞移工,可能更具備學習潛力與遵守安全規範的意願,能迅速融入台灣的生產管理制度。
3. 長期規劃穩定性高
印度移工視來台工作為重要的經濟機會,相對不易逃逸。回國後也能為印度當地或台商企業提供管理與技能經驗,促進台印雙邊人才循環與互利合作。
印度移工的挑戰與成本風險
1. 招聘與行政成本偏高
與東南亞移工相比,引進印度移工需面對語言與文化落差,前置培訓與審查流程也更為複雜,目前都還在摸索和創建階段。勞動部規劃設立直聘窗口(G to G),與私人仲介機制並行,初期估計整體費用將高於現有來源國。
2. 文化適應與管理支出
印度移工來台後尚需額外安排語言訓練、文化認識、安全與職場規範等課程。由於價值觀與工作節奏不同,雇主也需投入較多時間與資源進行磨合與管理。例如緯創2020 印度廠發生暴動,雖然和來台移工不能完全類比,但同樣會有文化、管理和問題造成的磨擦。
台印勞動合作進度更新:MOU已簽、細節未定
2024年2月16日,台灣與印度正式簽署勞動合作備忘錄(MOU),確認將啟動引進印度移工。首場雙邊工作會議於2023年11月召開,雙方初步同意試辦引進製造業1,000名移工,並採用5%直聘機制,原定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會議。
然而,截至目前(2025年6月),第二場工作會議尚未召開。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雖然正式會議尚未舉行,但雙方仍持續透過實務對話與文件往來討論合作細節。後續若有具體進展,將由勞動部統一對外公告。
展望:引進印度移工是挑戰也是機會
在全球勞動力趨緊的背景下,印度移工具備語言、技能與穩定性的優勢,能成為台灣多元人力結構的重要補充。雖初期成本與管理難度略高,但若透過制度設計、文化訓練與雙邊合作逐步推進,引進印度移工對於產業升級、人口結構調整與國際合作都有正向意義。
佳洋人力將持續關注政策進度,協助企業瞭解並掌握移工趨勢,確保招募過程合法、安全、有效。如需瞭解更多「印度移工來台最新消息」、「合法外勞引進流程」,歡迎與佳洋人力專員聯繫,提供您一站式專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