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外勞不足,缺工壓力下的關鍵調整:卓榮泰宣布「全國勞動力總檢討」,移工引進的速度、數量與方式將全面更新
次閱讀
近來,全台各行各業的「缺工」壓力已到臨界點。無論是工廠、營造、餐飲,甚至長照與家庭看護,都有人手不足的共同困境。行政院長卓榮泰在 10 月 16 日親自宣示,政府將於短期內提出「全國勞動力總檢討」,重新調整移工引進的速度、數量與方式,讓制度更貼近現場需要——不論是產業現場,還是每個有長照需求的家庭。
缺工壓力逼近,政府終於出手
政府在會見工業區廠商代表時坦言,企業普遍正面臨三大挑戰:土地取得難、淨零轉型壓力大、勞動人力不足。
而在這三項之中,「缺工」最直接地卡住了企業的生產與家庭的照護。
政府因此啟動了這次全國勞動力總檢討,期望透過土地釋放、產業轉型與人力調整三管齊下,幫助產業續航、家庭安心。
根據勞動部統計,目前全台外籍移工人數已達 85 萬 4002 人,卻仍難以滿足產線與照護現場的需求。這也是此次政策要「全面檢討移工引進制度」的最主要原因。
勞動部回應:三大原則不變,但制度會更貼近需求
針對勞動力短缺,卓榮泰指出,勞動部已完成全國勞動力總檢討盤點作業,預計在短期內公布新方案。原本計畫更早提出,但因7月起連遭颱風影響而延宕。他並透露,新政策將從國內家庭與產業界的實際需求出發,重新調整引進外籍移工的配額與機制,讓移工制度「更有效率、更貼近現況」。
勞動部在晚間回應中表示,新方案將依循三項原則進行:
不影響本國勞工就業,並提升勞動條件;
協助產業留才、穩定勞動力,減少斷層與流動;
加強保障外籍移工權益,讓勞資關係更健全。
這代表未來的政策方向,將兼顧企業需求與勞工權益,讓移工制度「更有效率、更貼近現況」。
勞動力的通盤檢討
佳洋認為,社會型態的轉變,是造成缺工的根因素。少子化、經濟結構改變、社會變遷、技職教育不足等等都是遠因,牽涉層面極廣,要根本性的解決,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政府極大的努力和社會結構的調整。然而,充足且勞動力目前是台灣迫切所需,引進外勞有絕對的必要,同時也應避免失聯移工、非法外勞等弊端,端賴政府的智慧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