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櫥窗:認識菲律賓:她們是遠道而來的照顧者,也是熱情樸實的朋友

作者:info 於 2025-06-21
606
次閱讀

您對菲律賓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瓊斯盃上打球活力十足,場上表現活力四射,讓咱中華隊萬分無奈的菲律賓隊?還是浮潛聖地長灘島、巴拉望當地熱心又親切的居民?還是在火車站不時遇到,總是充滿陽光活力(偶爾有點聒噪)的菲律賓移工?從工廠到家庭照護,菲律賓在台灣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她們的歷史文化、怎麼生活、有什麼樣的宗教與價值觀?以下專文分享。

一、從歷史看文化:為什麼菲律賓人這麼陽光?

如果你家裡曾請過菲律賓籍的看護阿姨,或旅遊時遇到當地人主動幫忙,那種自然又熱情的態度,很難不讓人留下好印象。這份親切,其實和他們的歷史有關。

菲律賓的歷史可追溯至古代的馬來與南島族群,其島嶼文化曾與中國、印度、阿拉伯等國有廣泛貿易往來,形成多元語言與信仰交錯的社會。16世紀西班牙人登陸後,開始長達三百多年的殖民統治,帶來了天主教和拉丁式生活方式,之後又被美國統治了將近半世紀,使菲律賓成為亞洲唯一曾被美國統治的國家,也建立了英文教育與現代化行政制度。因為這些歷史背景,讓菲律賓人比其他亞洲國家更熟悉西方文化,個性上也更外放、開朗。

而在這樣多元融合的歷史脈絡下長大,菲律賓人習慣與各種文化相處,來到台灣後,環境適應力也較強。

二、經濟與現實:為什麼她們選擇離鄉背井?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那麼多菲律賓人願意離開家鄉,跑到台灣來工作?原因其實很簡單——生活壓力

菲律賓是觀光大國,而其他產業這幾年也有進步,成為新興工業國,像是電子零件製造、客服外包、農產品出口等都有不錯的發展。但工作機會大多集中在都市,像馬尼拉、宿霧這些地方。而鄉下地區卻常常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就算有,薪水也不高。2023年他們人均GDP大概是台灣的五分之一,對很多家庭來說,出國工作是一種「改變命運」的機會。

政府也知道這一點,長期推動移工政策,訓練他們學習語言和專業技能後派往國外。光是來台灣的菲律賓人就有十幾萬,從工廠、看護到科技業都有,每年創造超過300億美元外匯收入,是許多家庭的經濟命脈,也形成「匯款文化」的特殊現象。這點與印尼相似,但菲律賓教育水準其實還不錯,使移工在語言與醫護方面通常展現更強專業與主動性。

三、都市與鄉下差很大,美國影響深又廣

美國在菲律賓二戰獨立後,仍給予經濟、政治的多方面直接的支援,讓菲國快速邁入現代化。不過,文化移殖仍須面對本地複雜的歷史與現實環境的挑戰,受到建設緩慢、科技工業投資不足、政治動盪、城鄉差距大、資源隴斷等種種因素影響,菲律賓的進步速度不如美國預期。

如果你有機會去菲律賓旅遊,會發現都市和鄉下真的差很多。像馬尼拉和宿霧,有高樓、有購物中心、有星巴克,也有國際企業進駐。但只要離開都市沒多久,就是農村、漁村,生活步調慢、收入也少,教育機會與生活品質明顯不均。這種城鄉差距,讓不少年輕人寧願出國找機會。

但無論如何,濃厚的「美國味」已融進了他們的生活。英文是官方語言之一,他們從小就學,也常看美劇、聽美國音樂,吃麥當勞長大。在社會價值、人生觀也受美國文化的深刻影響。他們給人的主要印象,多半是英文很好、溝通主動、樂觀自信。

四、信仰生活:除了教堂,也有祖靈與儀式

菲律賓是全球第三大天主教國家,八成以上的菲律賓人信奉天主教,所以你會發現他們很注重莊嚴肅穆的儀式與家庭聚會,例如婚禮與洗禮需遵循教規,政治人物也常公開表達信仰。至於到耶誕節或復活節,他們會打扮聖母像、掛燈飾,甚至舉行街頭遊行,場面非常熱鬧。

但菲律賓並非只有教堂。在偏遠地區,很多原住民族群仍保有傳統信仰,例如祭拜祖靈、祈雨儀式、感恩豐收等,與我們的原住民阿美族、排灣族等文化相類似,畢竟南島語族系出同源。他們也認為大自然有靈(也與泰雅族的泰雅族的「Utux」類似),能與現代信仰並行不悖。這種「一邊信上帝、一邊拜祖先」的做法,讓人看見菲律賓文化的包容與多元。

五、家庭與長輩:責任大,但感情也深

菲律賓人很重視家庭,這是他們的傳統,和我們很像。多數三代同堂,兄弟姊妹分家後也住附近。長輩極受尊重,子女從小就被教導要「孝順」與「聽話」,和長輩說話需加上敬稱。還有個特別的傳統禮儀,就是把長輩的手輕輕碰在自己額頭上,表示敬意。

即使人在國外工作,也會固定寄錢回家。對他們來說,家庭不是壓力,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驕傲。如果你家請的是菲律賓看護,不妨偶爾問問她家人的近況,對她來說,你願意關心她的家人,代表對她的重視,她們多半很樂意和你分享,很健談(不過你的英語能力要夠好,因為中文好的菲律賓人不多)。

六、個性與節慶:樂觀開朗,節日也愛熱鬧

菲律賓人臉上常常帶著笑容,很會聊天,有時還蠻會開玩笑,最可貴的是,菲律賓式的幽默,總是溫暖不傷人。當地的海洋的輕柔波浪與陽光、傳統文化的友善重情、美的自信精神,好像在他們身上完美融合。筆者曾在研究室和菲律賓同事一同工作過,他對實驗失敗的陰霾擁有驚人的先天免疫力,散發出的樂觀精神,還真幫我們驅散不少實驗的枯燥單調。

節慶是菲律賓生活重要環節,尤其是一月的「聖嬰節系列」,街頭遊行、跳舞、塗黑臉都是常見場景,就像嘉年華一樣熱鬧。他們會邊跳舞邊祈禱,感謝神明保佑,也把節慶當成與家人團聚的時刻。此外則是復活節,島上居民會上演角色扮演劇,拿出道具模擬聖經故事演出,從小孩到長輩幾乎全員參與,讓觀光客也感受到一種「活生生的信仰」。北部高地傳統的祖靈感恩祭典,是部落重要的時刻。這些節慶都有很強的社會凝聚力,大概就是比我們過年更有年味的意思。

七、與印尼文化的不同:同樣的認真,不同表達方式

菲律賓與印尼同樣是移工大國,但兩者在文化上確實有不同。菲律賓人性格開朗、語言能力較強,溝通上比較直接,也習慣表達自己的感受。相對地,印尼人較含蓄內斂,常以沉默表示尊重或服從。

在照顧工作上,兩者都很用心,但表現方式不同:菲律賓人可能比較主動、會自己找事情做,也較敢提意見;而印尼人則可能動作慢些、習慣等待指揮,但做事細心、順從有禮貌。大體來說,陪伴長者的耐心、細膩工作,印尼女性可能適應得更好,而在家庭幫傭、工廠作業方面,雇主更欣賞菲律賓移工開朗和效率。

對他們多一份認識之後,除了更知道怎麼交流與管理之外,是不是也多了一份情感與信任?祝福您與您的移工夥伴相處愉快!

認識菲律賓:她們是遠道而來的照顧者,也是熱情樸實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