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Q&A:照護長輩怎麼選?親自照護、長照2.0、本國看護、外籍看護及安養中心深入比較

作者:info 於 2025-06-18
210
次閱讀

當家庭面對年邁長輩的照護需求,經常會猶豫:「要自己照顧,還是請外人幫忙?」、「找本國看護會不會比較安心?」、「外籍看護便宜但能信任嗎?」。事實上,每一種照護選擇都牽涉到預算、品質、情感與生活安排的綜合考量。本文將深入剖析四種主要照護模式的優缺點,協助您做出最適合家人的安排。事實上,聘請外籍看護,成為越來越多家庭實際而溫柔的選擇。作為長年從事外勞仲介工作的我們,看過太多家庭從焦慮、疑惑,到後來的感激與不捨。


親自照護:溫情中的沉重負擔

許多家庭出於責任感與情感牽絆,選擇親手照顧長輩。這種方式在情感上無疑最有溫度,長輩也容易感受到被重視與陪伴。然而,親自照護所需付出的時間與體力龐大,對照顧者來說可能意味著辭去工作、放棄社交生活,甚至產生身心倦怠。當長輩照護需求從簡單的協助進食、洗澡,演變為全天候照料時,照顧者的生活也幾乎被「綁住」,成為一種隱形的家庭壓力來源。

使用長照2.0:成本低、專業高,但有限支援只供喘息

政府推動的長照2.0政策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公共支援,如居家照顧、喘息服務、日照中心、交通接送等,能有效補強家庭照護的不足。這些服務由專業照服員與護理人員執行,在專業與衛教方面相對可靠,也有補助機制降低費用負擔。不過,由於服務採排班制,通常每日僅能提供幾小時協助,對於失能或需24小時看護的長輩來說仍然不足。此外,不同地區之間的資源分布不均,也會導致某些家庭難以即時申請到合適的服務。

安養中心:專業團隊與醫療整合,但成本頗高且需面對情感割捨

對於失能程度較高或需要整合性醫療資源的長輩,入住安養中心是一種相對完整的照護選擇。中心通常配置有護理師、照服員與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能提供制度化照顧與活動安排,並兼顧醫療監控與生活支持。這種選擇大幅減少了照顧身心壓力。然而,將病苦的長輩「送去安置」,長輩心理恐有落差,子女也會極為不捨。此外,安養中心費用視等級與地區差異大,從每月三萬到七萬元不等,對部分家庭而言仍屬重大支出。

本國看護:親切安心,但人才難找成本巨大,無法延至夜間

台籍看護普遍擁有良好的照護經驗與溝通能力,能迅速理解長輩的情緒與需求,建立穩定互信關係。許多家庭會認為本國看護更有「安心感」,也較能因應突發狀況。然而,由於本國看護市場供給有限,加上工時、勞動條件需符合法規規範,整體薪資成本遠高於外籍看護,對多數家庭而言可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加上大多為輪班或白天型態,對需要全天候照護的家庭仍需額外安排夜間照顧資源。

外籍看護:經濟與實用的選擇,需文化適應與信任建立

聘請外籍看護已成為台灣家庭長照的主流做法,主要原因在於可提供住家型24小時照顧,且費用相對可負擔。外籍看護多來自東南亞國家,具備基礎照顧能力,並經過基本語言與工作訓練,對於需要長期協助的失能長輩,能提供穩定支持,專業度也逐年提升。不過,在語言與文化理解方面,仍可能面臨初期適應期,需雇主協助語言、工作內容、作息管理各方面的適應並建立信賴。此外,照護品質仍仰賴仲介公司的媒合機制與雇主本身的監督與指導,因此選擇合法可靠的外籍人力來源至關重要。


能兼顧親情、成本與中高度照護需求的選擇

選擇照護方式沒有標準答案,應依照「長輩需求」、「家庭條件」、「照護預算」三大因素,逐步規劃,甚至可以搭配運用。一般而言,成本考量下,低度照護需求的被照護者,可以晚上與假日親自照顧,白天搭配短時間本國看護或長照居家服務。若是中高度照顧需求者,又想兼顧成本、親情,外籍看護是惟一考量。若是想再增加專業協助時,再視需要搭配長照2.0或短時間本國看護,這已成為現今多數家庭的主流方式。

佳洋人力提供合法引進外籍看護、專人媒合與培訓、流程全程協助,協助您找到合適的照護人力,讓家人安心、長輩舒適、家庭更有力量。

當然,我們也常提醒雇主:聘請外籍看護,不只是僱傭關係,也是和緣份的交會和文化的磨合。她們遠離自己的孩子與父母,來到台灣照顧我們的家人,這份辛苦與勇氣,不該被視為理所當然。當家庭以信任與尊重對待,大多數的外籍看護會用更多的耐心與關愛回報。畢竟,照顧不只是技術,也必須是一份同理與情感的連結

如需專業的諮詢服務,可以聯絡我們。也可以點此瞭解佳洋的外籍看護方案

照護長輩怎麼選?親自照護、長照2.0、本國看護、外籍看護及安養中心深入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