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Q&A:中階移工制度簡介:中階家庭看護工制度分析
次閱讀
近日,有位雇主向我們洽詢移工聘僱資訊,見了面就問:「我聽說有中階移工制度,中階應該比較厲害,請幫我找,可以嗎?」
我回答他:「別急。先讓我們跟您說明清楚中階移工制度,再來思考。」
中階移工是政府111年開始推行的制度。台灣早期對移工採取「臨時勞動力」定位,通常在台工作 12 年就必須返國,這樣導致企業或家庭要重新訓練新人,技術和經驗難以累積。為了穩定產業人力、減少反覆引進的成本,勞動部在於是推出 「留才久用方案」,讓符合條件的移工能轉為「中階技術人力」,表現良好的資深外籍看護工或廠工可以在十二年後得轉任為中階技術人力,繼續在原單位照顧或服務。
中階移工制度對雇主來說,最重要的目的是留住長期合作的外籍看護,不再受聘僱年限限制,更免去了重新招聘挑工的風險;尤其對於怕生的被照護長者來說,有個熟悉的照顧者極為重要。對產業界來說,中階制度則能留住清楚流程、高效率的工人,移工密集的工業城市像桃園等,就會有許多轉換中階需求。
另外依規定,移工也不一定要滿十二年,只要在台工作滿六年,並符合一定的薪資及語言或訓練條件,且近年內沒有重大違法紀錄或頻繁轉換雇主的情形,即可轉換為中階移工。
然而,聘用中階移工的還有什麼需要考量的呢?
首先是成本問題。中階外籍看護工的月薪需達26,000元,即便免去了給政府的就業安定費2000元,成本仍大幅增加。產業類中階月薪至少 33,000 元以上。還有穩定性與彈性:中階身份確立後,若雇主日後想更換外籍看護工,程序會比一般移工更繁瑣,且無法立即更換人選,對人力調度會形成一定壓力。
其次,中階移工的制度既然又稱「留才久用」,其目的也很明顯,就是讓移工在熟悉的原工作環境繼續工作,發揮經驗價值,還有與雇主間的默契。然而,一位進入新環境的中階人力,就未必這樣的優勢。反而可能因舊環境待久了,有自己的工作習慣,又將入中年,進入新環境反而不易重新適應。工作能力也不是只看年資,移工本身學習力、個性、以及和雇主的適配度,都仍需考量。因此是否有必要用較高的薪資聘用中階移工,需個案評估。
另外一點,中階也意味著移工可以獨當一面,不再需要仲介公司的協助與服務,仲介公司也不再向移工收取相關費用。後續的勞資溝通、突發狀況甚至是桃園機場返國接送等等疑難雜症,都由移工與雇主自行面對與解決,缺乏第三方協調,處理上難度會提高。
基於上述因素,一般來說,通常都是合作非常愉快的移工,甚至與被照護者建立了相當的情誼,卻因離台十四年年限將至時,才會辦理轉任中階。中途轉中階則很少,可能是移工能力強,足以獨當一面,希望作為調薪手段,甚至省下仲介服務費。 而新雇主一開始就要申請現成中階移工的情形,也是少見的特殊需求;若是遇到,我們也樂於把手邊的中階移工介紹出去。
總結來說,中階移工制度的設計,確實是為了留住值得信賴的好幫手,讓他們的經驗得以持續發揮。而雇主的聘用時機,則多半是在原有的優質移工屆滿十四年的情形,同時也必須冷靜衡量成本、適配度,以及後續可能面臨的挑戰。
回到開頭。那位雇主聽了我的解說,滿意的笑了。他的父親需要的是陪伴和細心,而不是中階的頭銜。身為新手雇主的他想了想,決定還是請我們找一位中文力強,個性溫和的新外籍看護工,來陪伴照料他的父親,並從頭建立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