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的故事:跨越國界的緣分:一位印尼看護與台灣老菩薩的故事
次閱讀
在新北板橋一戶安靜的公寓裡,尤妮每天清晨五點就起身。她是來自印尼的回教徒,個子不高,總是帶著笑容,腳步輕快不吵醒屋內熟睡的老菩薩。這位老菩薩,家人都稱她「師父」——一位茹素修行女居士,如今因失智與失能,生活需要全然依賴他人。
尤妮的每一天,都面對著一連串的工作清單:早晨為老菩薩量血壓、準備溫水與清淡的素食早餐;午間推著輪椅到陽台曬太陽,陪伴她做復健運動;夜裡則耐心哄她入睡,隨時留意呼吸與體力的變化。這些動作看似細節,卻需要極大的耐性與細心,但她能做到幾乎從不出錯。她的細心不只在照護,還在家務。台灣潮濕的天氣,她懂得除濕、防黴;垃圾分類、冰箱整潔也井井有條。還學會了理髮,讓師父總能保持清爽。每件小事,都做得恰到好處。
最大的挑戰是飲食。印尼料理以辛香料見長,而老菩薩卻必須茹素清淡。初來乍到時,尤妮面對廚房裡的食材有些發愣,但她不輕言放棄。老菩薩的兒媳耐心教導,她一邊用翻譯軟體記錄,一邊不斷嘗試。慢慢地,她學會了各式素食家常菜,清雅,但有滋味。她甚至還學會做餅乾和甜點。
新冠疫情最嚴峻的那年,老菩薩也不幸染疫,更出現嚴重的發燒、脫水、昏迷。家人焦急萬分,尤妮卻一人冷靜陪同送急診,更因當時嚴格限制只能一人陪病,她一肩扛起全家的焦急和不安,獨自在醫院照護師父八天,包辦飲食照護、衛生起居、與院方的各項溝通、檢查作業......。那幾天,她幾乎沒怎麼睡過,卻始終不喊苦,只說「我在,沒關係」。那一段日子對家人來說深深難忘,對尤妮只有感激再感激。
尤妮常說,她把師父當成自己的母親一樣。雖然思鄉,雖然也想念遠方的孩子,但她選擇用笑容撐起每天的責任。她對家人的意義,更從感謝昇華為信任,早已視為家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尤妮與師父的緣份,譜下了獨特的樂章。佳洋也祈願每一段跨越國界的因緣,都能在理解與珍惜裡,留下溫暖的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