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櫥窗:越南新年——與台灣新年相似卻又不同的文化細節
次閱讀
許多人在了解越南新年(Tết)後,第一反應是「這不就跟台灣農曆年差不多嗎?」基本上,她們也用華人的農曆,明清時期從中國傳入的,因此越南人也是在我們的農曆正月初一迎接新年,會掃除、貼春聯、發紅包,家家戶戶圍爐守歲。但如果仔細看,就能發現其中蘊藏著一些獨特的越南文化痕跡。
五果盤的祈願
越南過年桌上最重要的,是「五果盤」(Mâm ngũ quả)。南北地區擺的水果不一樣,但都有吉祥的涵義。南部常見香蕉、椰子、芒果、番石榴、木瓜,拼湊起來的諧音是「祈求富足剛剛好」。北部則愛用柚子、橘子和蘋果,寓意圓滿和富貴。
祖先祭壇的莊重
在越南,新年是最重要的祭祖時刻。除夕夜,全家人會齊聚祖先祭壇前,擺滿年粽、水果、茶酒,燃香祈禱,邀請祖先靈魂回家過年。直到儀式完成,才會正式開動享用團圓飯。
誰來「踏歲」很關鍵
另一個有趣的習俗是「踏歲」。越南人相信,新年第一個踏進家門的人會影響一整年的運勢,所以非常講究。有些家庭會特地邀請和自己命格相合的親友來「開運」,或者乾脆由家中長輩象徵性地「先走出去再進來」,確保平安順利。這樣的慎重,和台灣隨意誰先來拜年很不一樣。
禁忌習俗的現代解讀
傳統裡還有一些禁忌,例如有人會認為「女性在月經期間不宜登門拜年」,背後和古代「潔淨觀念」有關。從現代眼光看,這樣的習俗確實顯得不太合理。不過,如今越南年輕一代已經不太在意這些限制,更多人傾向把新年視為團聚和祝福的時刻,而不是拘泥於禁忌。
為什麼這麼相似?
其實,越南在歷史上長期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因此許多過年元素和台灣、華人世界相通。但隨著時間推移,越南又在食材、信仰細節與習俗上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於是才會出現「看起來很像,但又有越南味」的新年風景。
對許多來台工作的越南看護而言,新年最難得的是能在異鄉感受到熟悉的味道與祝福。當我們理解這些文化背景時,也就更能體會她們心中「過年」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