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的故事:依瑪|兩段照顧,兩次告別

作者:info 於 2025-08-27
49
次閱讀

2017 年秋天,依瑪帶著一口還不流利的中文,第一次踏上台灣。那時候,她被安排到桃園內壢國宅,照顧一位年近百歲的阿公。阿公因為失智,生活大小事幾乎無法自理,記憶早已模糊,有時甚至認不得人。對依瑪來說,這份工作雖然辛苦,卻沒有太多爭執或摩擦──只要按照雇主的交代,協助阿公吃飯、翻身、洗澡,她就能做好每日的責任。

日子一天天過去,依瑪的生活與阿公緊緊綁在一起。她每天推著輪椅,帶阿公到國宅附近的小公園曬太陽。那裡的長椅、花圃,成了她在台灣最熟悉的風景。阿公失智,總在陽光下靜靜坐著,沒有要求,也不會生氣。

572357.jpg

六年的陪伴,就在這樣平穩的日常中累積。直到有一天,百齡阿公靜靜離世,依瑪才真正感受到,那段長久以來的守候,悄悄劃上句號。那時,她忍不住掉淚,在靈堂前陪著家屬,完成最後的緣分。

不久後,她接下了第二份工作。這回,依瑪要照顧的,是一位需要長期洗腎的阿公。與第一位不同,這位阿公仍保有清晰的思維,對生活的小細節也有自己的堅持。雇主提醒她,阿公洗腎的關係不能喝太多水,依瑪便牢牢記在心裡。

其餘的習慣,則是她慢慢觀察出來的。比如,準備點心時,她準備了餅乾,阿公卻從未拿起入口,麵包也是一樣。從那以後,她不再拿這些當點心,而是想辦法換些阿公願意入口的小食。她始終記得這些細節,從未疏忽。

而在照顧別人的同時,依瑪對「吃」也特別講究。她常笑著說,放假不放假沒關係,但三餐一定要吃得好──並非大魚大肉,而是自己動手煮一桌熱騰騰的家常菜。也因為這樣,她來台後的體重悄悄往上漲了幾公斤。雇主偶爾打趣:「依瑪你是不是越來越圓?」她則爽朗地笑著回:「因為台灣東西太好吃了!」

她的用心,甚至在 112 年(2023 年)獲得了桃園市政府頒發的「優良外國人」肯定。那一天,依瑪穿著整齊的服裝,靦腆地站上頒獎台,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叫出時,忍不住笑了。她說,那是她在台灣八年裡,最驕傲的一刻。

然而,生命的陪伴總有盡頭。第二位阿公因病離世,依瑪又一次站在靈堂前,安慰著悲傷的雇主,或許,這份工作最辛苦的,就是離別時總格外傷感。

如今,時間來到 2025 年。她正在等待下一位雇主,等待下一段人生的相遇。她總說自己「只是把工作做好」,但在兩個家庭的眼中,她留下的,是溫柔、細心,還有一種難以取代的安心。

或許,這就是依瑪的故事真正的重量:她走過的八年,不只是勞務的交換,而是一次又一次,將陌生人陪伴到生命盡頭的勇氣與溫情。而這樣的故事,佳洋還會陪她繼續寫下去。

依瑪|兩段照顧,兩次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