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櫥窗:相似又不同的夥伴:越南的歷史、文化與移工的真實樣貌

作者:info 於 2025-07-10
87
次閱讀

很多台灣人對越南的第一印象,是電影《賭神》裡的「龍五」:動作俐落、不多話、有點神祕。也有人會想到越南新娘,有點美,有點嬌,又有點刻苦。這些印象,在近年逐漸被越南移工揮汗工作的身影所取代。事實上,越南除了是我們現在密切的經貿夥伴,在傳統文化上也與我們有極深的連結。

一、越南歷史文化概述

越南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的甌貉部落。自漢代起,越南曾被中國直接統治超過一千年,直到西元 938 年吳權在白藤江之戰擊退南漢,越南才真正建立自主政權。此後,歷經李、陳、黎、阮等本地王朝,制度上深受中華儒家文化影響,例如採用科舉制度、尊重長輩、講求倫理秩序等,形成「漢文化圈」的一支。傳統儒、釋、道三教(儒學、佛教、道教)的精神與哲學,也在此發芽生根。

進入近代,越南經歷了法國殖民統治,導致語言、建築與行政制度部分西化。再到二戰與越戰之後,1975 年南北統一為社會主義國家,這段經歷也讓越南人更習慣在動盪中求生,養成了強烈的韌性、重視家庭與社群的精神。這也形成了他們對工作認真、對待遇在意、對公平敏感的意識。進入近代,越南經歷了法國殖民統治,導致語言、建築與行政制度部分西化。再到二戰與越戰之後,1975 年南北統一為社會主義國家,這段經歷也讓越南人更習慣在動盪中求生,養成了強烈的韌性、重視家庭與社群的精神。這也形成了他們對工作認真、對待遇在意、對公平敏感的意識。


二、文化融合與生活

延續漢文化傳統,越南人非常重視「家」的概念,移工來台打拼也是為了能每月匯錢回家照顧爸媽、孩子。他們人愛回家吃飯、重視家族聚會,和我們一樣過新年、清明節,且某方面比台灣還更台灣,例如現在仍幾乎家家都有神明桌,奉祖先牌位。

飲食文化也頗有相似之處。台灣發明的珍珠奶茶,推銷世界時接受度最高的國家是誰?正是越南。在越南街頭常見路邊攤賣米線、河粉,大家坐著低矮小板凳圍著小桌子吃飯。這種親民又隨性的飲食文化,和我們的夜市小吃攤頗為相似,這正是他們傳統社會的氛圍。

當然,有同也有異。台灣人愛吃火鍋,但對剛來的越南移工來說,這可是場「燙嘴文化震撼教育」,因為越南料理多偏清爽,像涼拌米線、春捲這種不需高溫烹調的菜。不過,越南人超級聰明又適應力強,沒多久他們就能邊煮火鍋邊聊天,笑說:「熱呼呼的,好像在家一樣溫暖!」


三、 經濟與社會背景:為什麼越南人來台?

越南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是全球出口成長表現最突出的國家之一,台灣企業也著重深耕越南市場,雙邊投資日益頻繁,加上台越免簽證協議,使台商於越南大量設廠,兩邊交流密切

但由於越南本地薪資水準仍低(基層工資每月約新台幣 7,000~9,000 元,與台灣差距將近三倍),特別是農村或技術門檻較低的勞動者,往往難以找到穩定又有未來性的工作。而台灣因為地理位置近、文化相對差異較小,加上治安好、薪資高,成為越南移工的熱門目的地。

文化的近似,優質的教育體係,也吸引越南學生來台學習工程、資訊與語言等。不少留學生畢業後選擇留台就業,再加上婚嫁來台者,目前越籍合法居留有20萬人左右,其中越南配偶就佔 11 萬人,新住民及其子女成為日常社區、職場中的一員,也成為台灣社會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四、 越南移工的真實樣貌:認真、拼命,但也有防備心

這也是漢文化的影響,越南人工作動作快、學習力強、願意加班,遇到困難會試著解決,贏得不少雇主好評。

然而他們也有現實的一面。越南人雖很忠誠、講義氣,但前提是你得成為他們的「自己人」。越南移工之間的互助網絡非常緊密,新來的同鄉通常會由「老鳥」帶著熟悉環境、教生活技巧,也會介紹更好的工作、房東或中介;而對陌生的雇主通常則是「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

贏得越南移工的信任,是一個緩慢而漸近的過程。如果雇主講信用、又公平,他們會積極工作、甚至主動付出;但若感受到不尊重、不公平,則很難期待他們繼續「撐下去」,其至是選擇離職或失聯。有些台灣雇主會覺得越南員工感覺很實在、很忠心,但也有些覺得他們翻臉很快,這取決於你怎麼建立關係與制度。


五、 喜歡熱鬧的越南人

最後,補充一些輕鬆有趣的。

越南除了儒釋道三教文化,也融合了許多本土信仰,特別強調自然神祇的崇拜,如土地神、水神、山神等。這倒有點像古代中國的楚文化的陰柔與神祕感,與儒家的理性形成對比。北部地區盛行的「水上木偶戲」即是出於本土信仰,將農村生活、水神信仰與傳統表演結合,由演員藏在水後面操控木偶,在水中演出故事。表演搭配鼓、銅鑼與傳統民謠,被聯合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熱鬧的,則莫過於農曆新年了。他們也有十二生肖,只是「兔年」在越南換成了「貓年」,據說是因為古音「卯」與「Mão」與越南語中「貓」發音相近,演變而來。他們從年前就開始布置花市,北越人偏好粉紅色的桃花,象徵春天與吉祥;南越人則習慣擺黃色的金桔盆栽或黃梅花,表示財富與希望。廟裡或河邊更有龍舞獅舞與各種民俗表演,比其街頭風情只怕比台灣還更熱鬧。

雇主記得在新年期間,幫你的移工們簡單慶祝、給個小紅包,便讓他們感受到「即使身在異鄉,也被記得」,用關懷與理解,讓越南人在勞雇關係的現實下,增添一點溫暖。

相似又不同的夥伴:越南的歷史、文化與移工的真實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