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櫥窗:越南中秋節的文化魅力:月圓人圓,情感相連

作者:info 於 2025-10-02
130
次閱讀

中秋節,對台灣人來說,是一家人團聚賞月、分享月餅的日子。而對來自越南的移工與新住民朋友們,中秋同樣是一個充滿濃厚情感與文化意義的節日。

越南的傳統節慶大部份承襲自華人文化,中秋節同樣是個大日子,但內涵卻和台灣略有不同,當地語言稱「Tết Trung Thu」,更常被暱稱為「兒童節」。這一天,孩子們提著色彩繽紛的燈籠遊街,象徵光明與希望。街頭巷尾會有舞獅表演、敲鑼打鼓,熱鬧不亞於農曆新年。家家戶戶則準備月餅與柚子、水果,一起祭月、賞月,也象徵家庭和樂。對小朋友來說,這更是期盼已久的快樂日子。

台灣的中秋以烤肉聞名,而越南的中秋則多了更多「童趣」:孩子們不只是吃月餅,更重要的是「玩」與「表演」。在鄉間,還能看到社區自發舉辦的「月光會」,大人小孩一同圍坐,欣賞民俗音樂與戲劇演出。這些活動,不只是慶典,更是一種凝聚人心的社會氛圍。

越南的中秋節,除了燈籠與月餅,最迷人的就是關於月亮的故事。因自漢朝以來,中國對越南有過數百年的統治,將行政制度、文學、宗教、習俗都一起傳入,嫦娥奔月的故事也一起傳到越南。傳說,嫦娥服下仙丹而飛升月宮,從此孤獨地住在廣寒宮;而對遠在台灣賞月的越南移工朋友來說,這份「望月思親」的寂寞感,只有更家真切。同樣的,那位因為生性懶惰被神仙師父懲罰,在月亮上每天砍伐桂樹,卻永遠無法成功的吳剛的故事,也在越南流傳熟知。

更越南當地特色的故事,則是「樵夫 Cuội」(發音近「過意」)。Cuội 擁有一棵能救人的神奇榕樹,但因為一次疏忽,榕樹連根拔起飛向天空,他拼命抓住樹根,結果連同榕樹一起被帶上月亮。於是,在越南人的想像中,月亮上除了嫦娥,還有緊緊抱著榕樹的 Cuội 哥哥。孩子們常在中秋夜聽著這個故事,指著月亮說:「你看,那裡就是 Cuội 哥哥!」

隨著越南移工與新住民人數逐年增加,像桃園、新北等地,也時常在社區或文化中心舉辦越南中秋慶典。這些活動不僅讓在台的越南朋友重溫家鄉習俗,也讓台灣民眾有機會認識不同文化。例如,提燈遊行、越南舞蹈表演,或是品嚐獨特的越式月餅,都成為促進彼此交流的最佳推薦活動。

泰國、印尼、菲律賓,因為文化差異較大,雖沒有這樣的傳統,但入境問俗,我們認識的很多在台家庭看護、移工朋友,尤其是印尼籍的看護們,對於中秋節活動都十分期待。月亮的圓滿提醒著我們,縱使親人相隔兩地,情感依舊緊密相連。當我們在街頭,與來自越南及各方而來的朋友一同抬頭望月,也是在用行動告訴彼此:這裡就是另一個家。

越南中秋節的文化魅力:月圓人圓,情感相連